和田地区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地处边境。4个多月前,尽管寒气袭人,康克尔村村民阿卜杜艾尼·阿卜杜吉力家以前空荡荡的院落里变得热闹起来,不时响起咩咩的羊叫声。提起这些羊,主要靠放牧、种地养家的阿卜杜艾尼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还清楚地记得安徽省援疆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带着乡村基层干部牵着20只和田羊送上门时的情形。
像阿卜杜艾尼家一样,羊圈里一下赶来10只、20只羊的,在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康克尔乡和乔达乡国营牧场的还有129户农牧民。这些打着耳标的羊有一个统一名称——“产权羊”。这是安徽省援疆实施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将扶贫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有限的援建资金用在刀刃上滚动发展,帮助最需要生产资料的农牧民尽快摆脱贫困,同时让援建资金形成造血功能,带动更多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从“等靠要”到“劳动创造价值”
portant; font: 14px/26px 微软雅黑,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float: none;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一次在深入和田皮山乡村走访调研时,皮山县委负责同志给和田地委副书记、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丁祖荣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全县干部进行结对帮扶过程中,这位负责人为自己联系的一户贫困户送去了20只小鸡雏,每只鸡雏花去5元钱。第二天,他来到大巴扎还准备掏出100元买20只鸡雏送给另一户贫困户时,远远看见了昨天自己送鸡雏上门的那位老乡面前摆放着一篮鸡雏,老乡正将帮扶给他的鸡雏3元一只出售。这位负责人感叹,我们的扶贫帮困工作不能再这样干了,得动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