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农牧业厅获悉,内蒙古为保护草原生态,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计划在做好牧区蒙古羊三大品系提纯复壮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国外专门化品种引进力度,满足内蒙古境内供种需求。按照计划,内蒙古农牧业厅自2014开始,连续五年调配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进口优质种羊,每年计划5000只。经加速扩繁后,引进品种年供种能力达到5万只。此次自澳大利亚进口的5000余只种羊正是计划一部分。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疆,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更以广袤草原和丰富自然资源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内蒙古通过退牧还草、禁牧限牧、半舍饲半放牧、加大农区牧业比例等措施来恢复生态、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放牧不仅是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农区、半农半牧区的重要生产方式。
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内蒙古畜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据郭健介绍,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肉羊养殖已形成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未来畜牧业转型升级仍是未来工作重点,在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的同时,同样要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要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要加大投入品控制,做好防疫工作,推动健康养殖。要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奶牛、肉牛、肉羊的适度规模养殖。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区育肥,做强育肥基地,增加牛羊肉产量,使其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郭健如是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家畜遗传育种改良计划》(2013-2020)(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表示:内蒙古在肉羊改良育种时,广大农区、半农半牧地区要进行杂交改良,科学组合,切合实际选择杂交改良优势品种,要科学选择当地羊和多赛特、杜伯羊、东德美利奴羊等杂交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