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一圈羊 十年未盖房
常浩平今年55岁,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常浩平的养羊技术一直在村里拔尖,常言道:“养好一圈羊,三年盖新房”然而由于传统养殖习惯和资本限制,常浩平多年来养的都是绵羊,绵羊繁殖能力强,但产绒量小、肉质不好,一直不太受市场欢迎,常浩平家里的生活也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善,不仅盖不起新房,连家里最基本的医疗教育支出都十分困难。“以前家里养着绵羊,加上种地,年收入大概七千余元,现在虽然有合作医疗和义务教育,可是家里的光景,仍然难以应付。”常浩平说。家庭年收入七千余元,在村里非常常见,可村里没有好的种羊配种,自己也没有钱购置新品种,只能多年来勉强糊口。
处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史家坬村,无大规模集体经济,无大规模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导致村中青壮劳动力不足,发展自有经济、自有产业意识淡薄,种植业及养殖业基础非常薄弱。2013年以来外出务工形势恶化,直接导致大部分村户收入受到极大影响村里到处都是简易平房,土窑洞,无资金、无技术,让大部分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

精准扶贫路 输血变造血
从2014年6月底开始,为了做好史家坬村扶贫工作,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扶贫队长张雷威和队员高伟开始了现场调研,确定精准扶贫项目。随后的时间里,电力扶贫队员几乎每天都奔波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卯卯里。队长张雷威已到花甲之年,由于腿部扭伤过,一直留有余疾,医生反复叮嘱他多加注意,但为了能够掌握现场真实情况,他硬顶着烈日,和队员高伟每天并肩作战。
2014年9月7日,在米脂县李站乡史家洼村召开村民动员大会上,榆林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雷威讲了关于榆林供电公司实施精准扶贫舍饲养羊标准及原则: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逐步从零散养殖到规模养殖,通过帮扶羊舍、种养、树立养羊模范户实现产业精准扶贫。9月中旬,史家洼村自助报名参与养羊的村民开始在扶贫队和村委会的指导下,统一搭建羊舍,羊舍符合规模养羊的标准后,每户将得到补贴费用7000元,每户发放价值6000元的白绒种羊一只,同时由村委会统一组织技术指导。